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全球水循环的加剧,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影响日益明显,主要表现为冰川的加速退缩和湖泊的急剧扩张。但是,由气候变化导致的水环境变化对水生生物和食物网造成的影响,以及高原鱼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尚不清楚?我国科学家通过前后20年的深入研究,首次揭示出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鱼类繁殖物候的影响。
中科院水生生物所的研究人员将树轮年代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鱼类研究,构建了长达40多年的青藏高原特有鱼类的生长指数年表,并对西藏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色林错的裸鲤繁殖物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从20世纪70年代到2000年,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裸鲤的繁殖物候发生了显著变化,幼鱼的生长季节共增加了约17天,增加的速率约为每10年3天。其中,1970—1990年期间增加13天,主要通过繁殖季节的提前来实现,而1990—2000年期间增加4天,主要通过生长季节向冬季延伸得以实现。
这项研究历经20年,不仅首次量化了我国鱼类的物候变化,而且为研究鱼类以及其他水生生物如何响应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途径。相关研究成果以“气候变暖下青藏高原鱼类繁殖物候变化的有力证据”(Strong evidence for changing fish reproductive phenology under climate warming on the Tibetan Plateau)为题在线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期刊。
延伸阅读:http://www.cas.cn/syky/201801/t20180116_4632605.shtml(吴灿选编)